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会新闻
侯剑: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医学,实现结核病的诊治创新一体化
2017/7/30 21:00:01    新闻来源:新华网

2017年7月14日,中国防痨协会中国-中亚结核病控制研修基地周年总结会暨结核病研发科技创新交流会在乌鲁木齐成功举办。中国防痨协会理事长、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刘剑君、中国防痨协会副理事长钟球、中国防痨协会秘书长成诗明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侯剑博士接受新华网采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有三分之一人口有机会感染,中国机会感染率是44.5%,目前结核病人有2000万,每年新增患病书870万,死亡率位居传染病第一位。基于当前结核病诊治的严峻形势和临床需求,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侯剑博士在采访中指出,当前应对结核病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如何加速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临床,更好的服务于医疗行业。自2013年佛山分所设立以来,结核病团队多次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研究任务,已经在结核病疫苗,结核全蛋白质组芯片、以及结核菌的耐药机理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相关经验和科技成果。近年来,佛山分所的医药研究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加速了成果转化进程,创新链和产业链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侯剑博士进一步表示,当前佛山分所的结核病转化医学研究团队在结核病转化医学领域已取得了多项研究突破,其中结核全蛋白质组芯片和细菌分散计数仪的研制成功非常有代表性,它们展示了基础与临床的结合的重要性。首先,基于结核全蛋白质库研制出全球领先的结核全蛋白质组芯片,团队利用这个蛋白质库和蛋白芯片,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条路径用临床样本进行筛选,建立起了有效免疫原的数据库,为后期的结核病疫苗临床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团队从临床的需求出发,创新研制的超声分散计数系统,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和PCT国际专利。该系统利用超声波在封闭体系内分散结核菌,可在线监测结核菌的浓度,既安全又高效,还能实现标准化。这些创新成果的转化成功,为结核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支持,也给一线检验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技术保证。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紧密合作,加快转化进程,能极大的促进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同时,该团队还紧跟"一带一路"的战略,与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将自主创新研究成果向沿线国家推广,协作防痨。 

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全面提升了中国防痨协会中国-中亚结核病控制合作水平和影响,对提高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健康水平,促进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快推进结核病防治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址: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 电话:010-64937852 传真:010--65257509
中国防痨协会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cata_1933@126.com
京ICP备0902100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280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