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0日凌晨三点,正是大多数人还在熟睡的时间,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的检验师吴妙一从隔离区的应急负压实验室中走出来,这已经是她12小时内第三次,今晚第二次进隔离区了!在零下十几度的凌晨,一身汗水的她,跑回检验科输入患者的检验结果,再回到隔离区把检验结果送给大夫,因为隔离区的应急实验室是应对突发情况紧急启动的,没有HIS系统LIS系统,检验师只能将结果用手机拍下,传到微信里,再将结果一个个手动输入,一套程序下来就要1个多小时!已经凌晨四点多了,大夫们都忙完睡下了。同样一夜没睡小脸蜡黄的她舒了一口气,穿着厚厚的军大衣回到了科里,好在现在天亮了,这条路走起来没那么黑,没那么可怕了,和她一样的,还有前一天值班的王晓敏,她们用特殊仪式诠释了不一样的90后女孩。
2020年1月19号,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开始在全国爆发,也是在同一天,长春市传染病医院迎来了第一位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检验科孙雪娟主任当即决定启用应急实验室,并要求检验科全体同志"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检验科全体成员对此表示一定会积极响应,时刻准备。1月20日晚9点30,隔离区应急实验室检验仪器安装并调试完毕; 1月21日,老同志王强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第一个进入了隔离区实验室为患者进行检验,接下来的几天,检验科多名同事陆续进入隔离区为患者进行检验,随着全国疫情迅速发展,我院收治患者不断增加,为了保证应急实验室与检验科工作都能够有序进行,检验科孙雪娟主任当即决定成立疫情应急小组,并亲自前往隔离区应急实验室进行指导以及全面消杀,同时为保证一线人员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孙主任经常利用晚上没有待测样本的时间,前往隔离区实验室检查调试仪器。
2020年1月28日,在新春佳节,万家团圆的时刻,我接到了临检室组长刘克威的电话,通知我科里即将成立应急小组,他已经报名了。两天后,我也报名正式成为这个小组的一员,好多同事问我,你怎么会参加,爱人在部队,孩子那么小,自己身体又那么不好,其实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因为看到了这几天忙碌操劳的孙主任忽然暴瘦了5斤;看到了第一个冲进隔离区实验室,又第一个带头报名参加应急梯队的老同志王强的义无反顾;看到了年三十值了夜班又数次前往隔离区熬了整整36小时没睡,与家人分别的闫峰;看到了虽然平时爱开玩笑,但是关键时刻毫不犹豫,把孩子送往姥姥家,夫妻俩都冲在一线的刘克威;看到了24岁才参加工作一年就勇往直前的吴妙一,想一想哪个人家里没有特殊情况,可谁又曾后退了呢!就这样,检验科疫情第一应急梯队成立了,我忽然想起春晚舞台上一位武汉护士朱庭萱的话,"因为是医务人员,穿上白大褂,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努力工作。"
2020年的春节,没有鞭炮声,有的只是每个人的誓言,在我的心里绽放成美丽的烟火:
王强说:"我是党员,我是老同志,家庭没有后顾之忧,关键时刻我带头上,我看着孩子们!"
闫峰说:"疫情面前,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一定发扬党的精神,必须支持科里和院里的工作,我一定上!"
刘克威说:"这种时刻没有后退,我一定站在前面,和我爱人一起守在院里和大家抗击疫情。"
吴妙一说:"刚参加工作就赶上这么大的疫情,希望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说:"其实我害怕又胆小,也并没有那么多高尚的情怀,我只想要和我最熟悉的,最亲爱的伙伴们站在一起,共同进退~"
我们是一群检验人,我们习惯了站在医生的背后,虽不在聚光灯下,但我们同样扮演者重要角色,我们是侦察兵,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我们是患者的希望,我们孤独的在不到20平米的负压检验室里一呆就是4个小时,没有窗户,实验室里充满了氯的味道,常常实验做到一半就会产生眩晕感、恶心感和强烈的窒息感!汗水沁透了我们的衣服,面屏上常常蒙着一层雾,只能靠着滴下来的汗打透雾气,继续工作。病毒一直伴我们左右,我们承受着危险,我们将自己和家人隔离,我们偷偷的想念着自己的孩子!
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的更快,第一小组伙伴们,我们一起加油!!!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了,我们组的每一个人都无时无刻的陪伴着彼此,检验科里的每一位同事,同样在后方坚定的支持和帮助着我们,更加让我们充满了力量,让我们能够回到战场继续护佑着生命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