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男,汉族,1967年11月生,内江市中区人,中共党员,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中国防痨协会老年结核病防治专业分会委员、四川省防痨协会常务理事。
自2003年6月疾控中心成立以来,他一直担任市疾控中心主任,先后参与处置2003年非典疫情的防控、2004年"3.02"沱江水污染、2005年人感染猪链球菌病、2007年"9.12"霍乱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在疫情防控应急方面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曾获得"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先进个人""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先进工作者""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达标先进个人""内江市抗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内江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内江市"3.02"沱江水污染处置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领导的眼中,他是久经考验的"指导员",是单位的"顶梁柱";在同事的眼中,他是临危不惧的"战斗员",是大家的"领路人";在群众的眼中,他是大爱担当的"服务员",是百姓的"贴心人"。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他有勇有谋,总是冲锋在前、毫不畏惧,善于思考、总结,用新技术新方法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统筹有力,吹响战"疫"集结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心党委书记迅速率领导班子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成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李静同志任组长,第一时间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中心全体干部职工齐上阵的工作布局。春节以来,市疾控中心三楼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总能看见他的身影:部署安排下一步工作,及时调整应急队伍成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环境消杀演练,组织召开疫情研讨会,分析研判疫情特点,提出有针对的工作建议,完善防控和应急处置方案,以随时应对疫情。连续50多个日夜,年过五旬的他始终坚守在岗位上,在防控疫情的前沿阵地,扛起责任、冲锋在前、带头履职,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
无惧风险,深入一线践初心
疫情防控阻击战开始后,他靠前指挥,一线工作,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队员们冒着危险,深入街道、乡镇、社区、楼道、宾馆、车站、企业以及医院发热门诊等一线,开展疫情防控指导工作。1月24日,正值大年三十,全市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李静同志迅速组织中心流调队员深入病家、集中医学观察场所、隔离救治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源地消毒,密切接触追踪管理等工作,为坚决扼止疫情扩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月30日,东兴区永福镇确诊1例病例,他亲自立即带领队员们赶到现场,细致指导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接下来的时间,病例陆续报告,全市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他常常忙的顾不上吃饭,很多时候都已经过了饭点才草草吃几口,而办公室、会议室就成了"临时食堂"。他就是这样带领队员们一次次紧急出动,一次次摸排调查,一次次修改流调报告到深夜,却从未感觉到辛苦和累。他说:"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作为组长,应该和大家共同战斗,这才是我们疾控人应当践行的初心和使命。"
有勇有谋,总结经验破难题
面对新发传染病,中心成立疫情研判专家组,李静同志亲自组织召开研判分析会,坚持问题导向和现场流行病学的工作思维,边处置疫情边总结经验边添加措施,针对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中心提出的两项举措在全省推广。一是1月29日,率先提出将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提前至发病日前3天,扩大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范围,及时发现和管控了6名感染者。此工作模式得到省上高度肯定,2月2日,省应急指挥部发文将密切接触者判定提前三天的"内江模式"在全省推广。二是市疾控中心在全省率先开展对密切接触者实行2次核酸检测,尽最大限度发现和管控可能的传染源。此项举措得到省应急指挥部的肯定,2月11日,并发文《关于加强新冠肺炎重点人群核酸筛查检测的通知》,将密切接触者纳入我省核酸筛查检测范围。
作为中心党委书记,李静同志以高度奉献的敬业精神,将防控措施落地落实落细。面对疫情,他不畏惧、不怕难、不退缩、勇向前,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和使命任务,当好疫情防控"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