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知识
结核潜伏感染者如何远离结核病?
2023/8/14 13:06:14    新闻来源: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目前,我国针对结核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感染过结核杆菌,但可能并未立即发病,而是成为了潜在的"结核潜伏感染者"。面对庞大的潜伏感染人群,尽早进行预防干预治疗成为了终结结核病的关键所在。那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应对结核潜伏感染呢?一起来看。

    一、什么是结核潜伏感染?

    结核菌是引起结核病的元凶,通常易通过结核病患者进行飞沫传播。若你在生活中曾与结核病患者近距离接触过,则就有结核潜伏感染的风险了。

    除了极少数免疫低下人群(如婴幼儿)在接触后极易感染发病,绝大多数人会进入一个长期的潜伏感染状态。简单来说,结核潜伏感染就是身体感染了结核菌但尚未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一种持续带菌状态,不具有传染性。

    二、如何判断结核潜伏感染?

    目前,有两种方法常用来检测结核潜伏感染: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TST通常是将少量结核菌素注射至测试者前臂,48-72小时后查看注射部位硬结直径,根据直径大小判断机体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IGRAs通过采集测试者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测来判断机体的结核潜伏感染状态。

    建议以下人群接受结核潜伏感染检测:①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②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③65岁以上老年人及由于各种原因免疫力低下者;④近期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⑤接触结核病患者或标本的医务工作者。请根据实际检查情况,遵循医嘱,判断后续是否需要进行抗结核预防性治疗。

    三、结核潜伏感染都会发展为肺结核吗?

    结核潜伏感染者是否发病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感染菌量的多少、细菌毒力的强弱,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状况等。一般来说,结核潜伏感染者大多数不会发病,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在体内的结核菌才有可能生长繁殖,导致发病。

    研究表明,仅有5%-10%的结核潜伏感染者会在一生中发展为肺结核!同时,抗结核预防性治疗也可以大大降低肺结核发病的风险。

    据研究,针对结核潜伏感染人群开展预防性治疗可以实现60%-90%的保护效果,是降低结核病发病率的直接手段。预防性治疗一般使用1-2种抗结核药物,服药时间一般为3-6个月。所以,即使确定为结核潜伏感染也无需过度惊慌!遵循医嘱,做好抗结核预防性治疗,定期体检检查,平日养成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均衡饮食营养,适当运动才是抵御疾病的法宝!



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兰晓云  郑  亮


地址: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 电话:010-64937852 传真:010--65257509
中国防痨协会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cata_1933@126.com
京ICP备0902100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280号
网站访问量: